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国网天津电科院完成天津南10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3号主变及备用相共4台单相变压器的局部放电试验,至此扩建工程主变压器全部高压绝缘试验圆满结束。
此次局部放电试验是年后天津南10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现场第1个Ⅲ级风险作业,电科院深入开展典型违章学习教育,紧抓复工现场安全管控,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同时总结年前特高压主变调试经验,优化全过程人员分工及试验流程,为变压器设备“听诊把脉",高效、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由主体变压器和调压补偿变压器组成。局部放电试验项目感应电压高、试验过程复杂、干扰源排查难度大,对试验设备参数、人员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电科院技术人员历时6天,开展3号变A相、B相、C相、备用相四台主体变及备用相调压补偿变的局部放电测量。
在试验现场,3号变C相试验中出现了严重的间歇性干扰信号,技术人员通过PRPD脉冲图谱、干扰信号传递量值变化等创新手段多角度分析研判,排除了油中气泡干扰。同时,备用相试验中出现了非典型的悬浮放电信号,技术人员利用特高频电磁波信号定位手段,成功排除围栏绑扎线感应电放电引发的干扰。
下一步,电科院将继续精心组织试验调试工作,确保入网设备质量,并通过特高压设备调试,不断积累现场经验,持续培养人才队伍,保障天津南10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顺利投产。
一、仪器概述(LYJS9000F电力每日要闻“异频介质损耗测试仪"测量稳定可靠)
介损测量是绝缘试验中很基本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电器设备绝缘的整体受潮劣化变质,以及局部缺陷等。在电工制造、电气设备安装、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中都广泛应用。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以及套管、避雷器等介损的测量是衡量其绝缘性能的*基本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电桥测量方式,采用变频电源技术,利用单片机、和现代化电子技术进行自动频率变换、模/数转换和数据运算;达到抗干扰能力强、测试速度快、精度高、全自动数字化、操作简便;电源采用大功率开关电源,输出45Hz和55Hz纯正弦波,自动加压,可提供*高10千伏的电压;自动滤除50Hz干扰,适用于变电站等电磁干扰大的现场测试。广泛适用于电力行业中变压器、互感器、套管、电容器、避雷器等设备的介损测量。
二、使用措施(LYJS9000F电力每日要闻“异频介质损耗测试仪"测量稳定可靠)
1、使用本仪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本手册。
2、仪器的操作者应具备一般电气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常识。
3、本仪器户内外均可使用,但应避开雨淋、腐蚀气体、尘埃过浓、高温、阳光直射等场所使用。
4、仪表应避免剧烈振动。
5、对仪器的维修、护理和调整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6、在任何接线之前必须用接地电缆把仪器接地端子与大地可靠连接起来。
7、异频抗干扰介质损耗测试仪由于测试设备产生高电压,所以测试人员必须全部严格遵守可靠操作规程,防止他人接触高压部件和电路。直接从事测试的人员必须全部了解高压测试线路,及仪器操作要点。非从事测试人员必须远离高压测试区,测试区必须用栅栏或绳索、警视牌等清楚表示出来。
8、仪器的调整维修和维护,必须在不加电情况下进行,如果必须加电,则操作者必须非常熟悉本仪器高压危险部件。
9、保险管损坏时,必须确保更换同样的保险,禁止更换不同型号保险或将保险直接短路使用。
10、仪器出现故障时,关闭电源开关,等待一分钟之后再检查。
三、可测试参数(LYJS9000F电力每日要闻“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测量稳定可靠)
1、仪器可测量下列参数并数字显示:
2、被测试品的电容量值CX,以pF或nF为单位,1nF=1000pF。
3、被测试品的介质损耗值tgδ,以%显示。
四、性能特点(LYJS9000F电力每日要闻“异频介质损耗测试仪"测量稳定可靠)
1、仪器采用复数电流法,测量电容、介质损耗及其它参数。测试结果精度高,便于实现自动化测量。
2、仪器采用了变频技术来消除现场50Hz工频干扰,即使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也能测得可靠的数据。
3、仪器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测试过程通过汉字菜单提示既直观又便于操作。
4、仪器操作简便,测量过程由微处理器控制,只要选择好合适的测量方式,数据的测量就可在微处理器控制下自动完成。
5、一体化机型,内附标准电容和高压电源,便于现场测试,减少现场接线。
6、仪器测量准确度高,可满足油介损测量要求,因此只需配备标准油杯,和专用测试线即可实 现油介损测量。
7、设CVT测试功能,可实现CVT的自激法测试,无需外置附件,只需一次测量,C1,C2的电容和介损全部测出。
8、反接线测试采用ivddv技术,消除了以往反接线数据不稳定的现象。
9、具有反接线低压屏蔽功能,在220kV CVT 母线接地情况下,对C11 可进行不拆线10kV 反接线介损测量
10、具有测量高电压介损功能,能够使用高压变压器或串联谐振进行超过10kV电压的介损试验。
11、接地保护功能,当仪器不接地线或接地不佳时,仪器不进入正常程序,不输出高压。过流保护功能,在试品短路或击穿时仪器不受损坏。
12、触电保护功能,当仪器操作人员不小心触电时候,仪器会立即切断高压,保障试验人员的保障.
五、技术指标(LYJS9000F电力每日要闻“变频介质损耗测试系统"测量稳定可靠)
1、准确度:Cx: ±(读数×1%+1pF)
tgδ: ±(读数×1%+0.00040)
2、抗干扰指标:变频抗干扰,在200%干扰下仍能达到上述准确度
3、电容量范围:内施高压:3pF~60000pF/10kV 60pF~1μF/0.5kV
外施高压:3pF~1.5μF/10kV 60pF~30μF/0.5kV
4、分辨率:*高0.001pF,4位有效数字
5、tgδ范围:不限,分辨率0.001%,电容、电感、电阻三种试品自动识别。
6、试验电流范围:10μA~1A
7、内施高压:设定电压范围:0.5~10kV
8、*大输出电流:200mA
9、升降压方式:连续平滑调节
10、试验频率: 45、50、55、60、65Hz单频
45/55Hz、55/65Hz、47.5/52.5Hz自动双变频
11、频率精度:±0.01Hz
12、外施高压:正接线时*大试验电流1A,工频或变频40-70Hz
反接线时*大试验电流10kV/1A,工频或变频40-70Hz
13、CVT自激法低压输出:输出电压3~50V,输出电流3~30A
14、CVT变比测量:
变比测量精度:±读数×1% ;变比测量范围:10~99999
15、相位测量精度:±0.1°;相位测量范围:0~359.9°
16、测量时间:约40s,与测量方式有关
17、输入电源:180V~270VAC,50Hz±1%,市电或发电机供电
18、计算机接口:标准RS232接口
19、打印机:炜煌A7热敏微型打印机
20、环境温度: -10℃~50℃
21、相对湿度:<90%
22、外形尺寸:460×360×350mm
23、仪器重量:28kg
六、测量方式及原理
按被测试品是否接地分两种测量方式,即正接线测量方式和反接线测量方式。两种测量方式的原理如图一所示:
在高压电源的10kV侧,高压分两路,一路给机内标准电容CN,此电容介损非常小,可以认为介损为零,即为纯容性电流,此电流ICN 可做为容性电流基准。在Cx试品一侧,试品电流Icx通过采样电阻R采入机内,此Icx可分解成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见图二所示,通过计算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的比值即可得到tgδ值。
在图一(a)中Cx为非接地试品,试品电流Icx从试品末端进入采样电阻R,得到全电流值,在图一(b)中Cx为接地试品,机内Cx端直接接地,电流Icx从试品高压端到机内采样电阻取得全电流值。
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信息通信中心正式向国网信通公司提交±800千伏庆阳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测试可靠性验证资料,标志着国家电网系统内第1次特高压换流站通信电源满载试验圆满完成,补全了特高压站点通信电源满载运行数据空白。
随着通信设备负载逐渐增多,对通信电源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为验证恶劣工况下通信电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国网信通公司技术统筹、省调通信处专业督导及省通信调度实时监测的三级协同保障下,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于2月18日至20日在±800千伏庆阳换流站开展通信电源可靠性验证工作。
本次验证工作涵盖通信电源安全校核、满载试验、电源侧与设备侧倒换试验、电源告警验证等核心内容。其中,作为国网系统内第1次开展的通信电源满载试验,重点验证恶劣工况下设备可靠性,要求单套通信系统持续30分钟满载运行。测试期间,通信电源系统最高电流达720安,电源设备模块最高温度攀升至82摄氏度,均达到同类设备运行参数新高。经全程严密监测,系统各环节运行指标正常,设备极限承载能力验证取得预期效果。
为确保试验安全有序推进,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启动专项准备工作,提前组织现场勘查,确认潜在作业风险点,认真核定母排载流量,严格编审“三措一案",着力构建“预防—控制—应急"全链条安全管控机制。作业现场采用多层管控模式,针对通信设备高温风险,通过增设临时散热装置对高温设备实施定点降温,同步在试验区配置多组移动式灭火器材,设置独立安全监护岗,规划专用应急疏散通道。作业人员严格遵循“一试验一方案"原则,采取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环境温度梯度记录等措施,建立“设备—环境—人员"三维防护机制,有效防范设备过热、电气火灾等风险,确保试验全过程设备运行零隐患、操作流程零偏差、安全生产没事故。
据了解,此次通信电源满载试验系第1次完整获取特高压换流站通信电源系统全负荷运行数据,为国网公司通信设备运维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并通过建立“设备性能—系统联动—应急响应"一体化测试体系,形成可推广的特高压站点通信电源可靠性评估方案。该项试验有效验证了“陇电入鲁"工程配套通信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为跨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下一步,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将以此次试验成果为基础,持续深化特高压通信电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电力基础设施运行维护能力建设,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