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联系信息

  • 电话:
    86-021-56774665,56653661
  • 传真:
    86--21-56774695
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现场使用很便捷
点击次数:58 更新时间:2025-08-27

开创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攻克特大型交直流电网安全运行技术,研发新一代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这是南方电网公司巩固特高压直流输电产业优势,加快先进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缩影。

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领世界直流输电发展。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投运,标志着我国直流输电系统进入量子精度"时代;牵头研制全球的第1款IGCT(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高压柔直换流阀,意味着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带跑的关键跨越。

一关一关勇闯,切实转化科研创新显著成果,打造连山通海、纵横东西的重大电力工程。世界上的第1个超大规模、海陆一体超高压柔直工程——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工程正加速推进,将从源头破解大规模、深远海区域风电送出难题;国内第1个跨网融合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工程开工建设在即,将推动西部的清洁能源以更大规模持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用电负荷中心。

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

推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而达成电网广泛连接、全息感知、数智驱动、开放共享的全新发展格局。

数字电网装备稳步发展。极目"传感产品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央企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且已广泛应用超过30万套,为电网的精准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撑;慧眼"智能无人运检产品则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核心模组及终端应用量突破1300万套,大幅提升了电网运维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

人工智能新生态呈现。公司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成功完成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部署工作;大瓦特"模型获得中国铁建人工智能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第1次跨行业输出,南方电网公司在电力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南方电网公司敏锐把握历史性浪潮,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带动产业生产方式变革、技术路径再造以及竞争优势转换,推动能源电力产业向中顶端迈进,为我国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

1 概述(LYZBC-2000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现场使用很便捷

是变压器停电检修的必测项目,要完成上述检测就需要分别配置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及变压器变比组别测试仪,但上述两种仪器生产厂家较多,且功能操作及配线都不相同,而且每次试验时都需要携带两种仪器,由于两种仪器的功能不同,还需要进行两次测试准备工作及两次接线拆线,这样一来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变压器直流电阻变比测试仪解决了上述问题,一台仪器可进行两项测试:直阻测试和变比测试。屏幕采用大屏幕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方便现场使用,具有中文菜单提示功能,操作简便直观,一次完成三相直阻测试、三相变比测试,测试速度快,准确度高。

2 性能特点(LYZBC-2000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现场使用很便捷

2.1 直阻变比测试功能:同时具有直阻测试和变比组别测试功能,一次接线,完成两种测试,简单方便。

2.2 变比测试:具有全三相正弦逆变电源输出,输出电压自动调节,具有软启、软停功能,因此测试速度快、精度高。

2.3 变比测试:三相变压器、单相变压器、PT、Z型变压器变比、组别、极性测试功能。

2.4 变比测试:具有盲测功能,即在不知道高、低压联结方式时进行变比、组别测试。

2.5 变比测试:CT变比极性测试功能。

2.6 变比测试:单相测试时具有角差测试功能。

2.7 变比测试:分接档位*高可测试到197档。

2.8 变比测试:测试量程宽,*高可达10000。

2.9 变比测试:高低压反接保护功能。

2.10 变比测试: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2.11直阻测试:对于星型接法且具有中性点引出线的绕组测试,仪器可以采取三相同时测量的方式测试A0、B0、C0相的电阻,节省测试时间。

2.12直阻测试:对于Y型和△型的绕组测试,仪器可进行三相自动测试,并折算出三相不平衡率。

2.13直阻测试:具有反电动势保护、断线保护、断电保护等多种保护功能。

2.14直阻测试:测量范围宽,精度高。

2.15不掉电时钟和日期显示;数据存储方式分为本机存储和优盘存储,其中本机存储可存储测试数据600条(直阻测试300条、变比测试300条),并且本机存储可转存至优盘;优盘存储数据格式为Word格式,可直接在电脑上编辑打印。

2.16 热敏打印机打印功能,快速、无声。

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使用。

3 技术指标(LYZBC-2000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现场使用很便捷

3.1 变比测试

3.1.1 量程:0.9~10000

3.1.2 准确度:±(读数×0.1%+2字)(小于等于500)          

±(读数×0.2%+2字)(大于500小于等于3000)

±(读数×0.3%+2字)(大于3000)

3.1.3 分辨率:0.9~9.9999(0.0001)      100~999.99(0.01)  10000及以上(1)

10~99.999(0.001)          1000~9999.9(0.1)

直阻测试

3.2.1 量程:10A      1.000mΩ~1Ω     1  A      100.0mΩ~20Ω

5 A      10.00mΩ~4Ω      0.2A     1.000 Ω~100Ω

5A +5A  10.00mΩ~1Ω     0.2A+0.2A  1.000 Ω~50Ω

1A +1A  100.0mΩ~5Ω

3.2.2 准确度:±(读数×0.2%+2字)

3.2.3 *高分辨率:0.01uΩ

3.3 工作电源:AC220V±10%, 50/60Hz

3.4 使用温度:-10℃~50℃   相对湿度:<90%,不结露

3.5仪器体积:390mm×280mm×190mm

3.6仪器重量:9kg(不包括测试线)

4 面板及接线端子介绍(LYZBC-2000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现场使用很便捷

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

4.1 高压测试端:黄、绿、红、黑4色接线座,分别对应A、B、C、O三相,和高压测试线(较长,黄、绿、红、黑)棒弹侧对应连接,测试线另一端有黄、绿、红、黑4色测试钳,对应接被测变压器高压侧的A、B、C、O套管(如无中性点O套管,将黑色测试钳悬空即可)。

4.2 低压测试端:黄、绿、红3色接线座,分别对应a、b、c三相,和低压测试线(较短,黄、绿、红)棒弹侧对应连接,测试线另一端有黄、绿、红3色测试钳,对应接被测变压器低压侧的a、b、c套管。

4.3 显示屏:    320×240点阵液晶,带LED背光,显示操作菜单和测试结果。

4.4 按键:      操作仪器用。 “↑↓"为“上下"键,选择移动或修改数据;“←→"为“左右"键,选择移动或修改数据;“确认"键,确认当前操作;“取消"键,放弃当前操作。

4.5 优盘接口:  外接优盘用,用来存储测试数据,请使用FAT或FAT32格式的U盘。在存储过程中,严禁拨出优盘。

4.6 RS232:     仪器升级用。

4.7 打印机:    打印测试结果。

4.8 接地端子:  仪器必须可靠接地。现场接地点可能有油漆或锈蚀,必须清理干净。

4.9 电源开关: 整机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座,保险管座与电源插座一体,保险管规格为250V/3A,尺寸φ5mm×20mm,应使用相同规格的保险管。

电力市场需求“变压器直阻变比组别综合测量仪

南方电网公司组织了国内第1次车网互动跨省区联动,覆盖广州、深圳、海口、昆明等63个城市,互动电量超50万千瓦时,超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创造了国内极大规模车网互动纪录。

推动不同产业耦合联动、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南方电网公司打破原有产业边界、培育新的产业形态,通过价值链重塑实现增值化,构建起跨产业、跨领域的合作生态体系,推动自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也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联合13家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新型储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了新型储能领域超85%的国家的级别创新平台,推动我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国内第1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吸引了350家电鸿生态企业加入,预计未来覆盖超亿个终端、带动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在全国先开展电碳耦合技术研发攻关,开创了涵盖电碳监测、核查、认证等全链条的电碳耦合技术体系,让抽象的碳足迹"转化为可量化、可调控的具体数据,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依据……

一项项令人瞩目的数据,一个个意义深远的变化,南方电网公司在能源产业变革浪潮中奋勇前行。下一步,南方电网公司将积极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综合能源服务、节能服务、储能产业、数字产业和电碳耦合领域,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打造一批具有生态带领作用的拳头产品。同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以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人:林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