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联系信息

  • 电话:
    86-021-56774665,56653661
  • 传真:
    86--21-56774695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特点及性能介绍
点击次数:35 更新时间:2025-10-21

随着甘肃省调下令投入330千伏上川变输电通道自动切备装置,国内第1套330千伏自动切备装置在甘肃中部电网正式投运,该装置集运行方式柔性切换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功能于一体,不仅消除电网结构性运行风险、增强地区电网负荷互联互供能力,更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方式调整灵活性、有效释放西电东送通道能力,通过实现电网结构的快速优化从而提高电网运行态"实时效率与故障态"安全水平,将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甘肃中部电网位于西北电网中心,是西北电网东西部功率交换的枢纽,同时承担着甘肃兰州、白银等地区电力供应和黄河梯级水电外送的重要任务,是西北电网清洁电力输送的大动脉",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引擎"。甘肃公司于近期完成了中部电磁环网解环,实现750/330千伏电压等级电磁环网解耦,各供电区实现分区供电,有效提升各地区电网新能源和负荷承载力。但由于兰州东与白银两个750千伏供电区之间通过双回同杆架设330千伏线路构成电磁环网,解环方式下存在双回同杆线路故障造成上川变全失的固有风险,合环方式下又会严重制约西北主网潮流输送,采取临时解环方式存在地区电网负荷转供困难,严重制约省会城市核心地区电网运行方式灵活切换。

上川变输电通道自动切备装置是国内在运的首套330千伏电压等级、集柔性切换和备投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电网安全自动装置,通过策略优化,第1次创新解决了双主供电源和双备供电源之间的互备和柔性切换难题,是目前国内在运电压等级最高的自动切备装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在国网西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悉心指导下,积极协调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南瑞继保公司等单位,组织开展330千伏输电通道自动切备装置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历经两年时间的技术路线研讨、装置研发、策略见证、RTDS仿真等一系列严格的前期流程,为装置的顺利投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会同上级调度部门合理选择时间窗口、精心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周密部署现场试验,组织相关单位于610日凌晨开展国内第1次330千伏电压等级自动切备装置现场实际传动试验,经过7个小时的连夜奋战,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有效验证了装置在实际电网复杂运行环境下的功能适应性。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

一、概述(LYHM6030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特点及性能介绍

由于密封不好,避雷器动作记数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进入潮气和水分,使内部元件锈蚀,导致不能正常动作,计数器动作的可靠性对于电力系统非常重要,它是记录避雷器在正常运行中受到雷击次数统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能为电力系统工作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对避雷器进行检验的重要仪据。所以《规程》规定,每年至少应检查一次。

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用于校验各种避雷器计数器动作的可靠性。适用于阀型避雷器(包括炭化硅普通阀型<FZFCD>及炭化硅磁吹阀型<FCZFCD>及氧化锌避雷器中放电记录记录器放电动作的检查和校验)。仪器符合电力行业标准DL474.5-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避雷器试验"标准的要求,适用于发电厂、变电所现场及修理车间、试验室等各种条件下的试验,本仪器采用手持式设计,外型美观,携带方便,它替代了传统的笨重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用于避雷器计数器的动作试验,深受广大专业人员的欢迎。

二、介绍(LYHM6030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特点及性能介绍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

测试按钮:开机后,按住该按钮不放,进行测试。

时间档位:调节连续测试时的两次高压脉冲输出的间隔时间(调节方法请参照五.3)。

电压调节:调节测试时高压端输出电压值(调节方法请参照五.2)。

校验开关:送检仪器时,验证本仪器的输出电压是否准确。校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校验仪器:置于“送检"档,长按测试键,持续输出设定电压。

正常使用:置于“使用"档,长按测试键,间隔输出设定电压!

(正常使用时,长按测试键,输出电压为瞬时脉冲电压,仅放电瞬间仪器对外有高压输出,可靠性好。)

充电接口:仪器内置电池充电接口。

电源开关:仪器总电源开关。

动作电压显示:显示即将动作的高压端输出电压值。

电量显示:显示仪器内置电池的剩余电量,长期放置前请先充电,否则电池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坏。

高压输出:输出测试高电压,请勿触摸。

接地:接计数器接地端。

三、技术参数(LYHM6030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特点及性能介绍

1、输出电压:2001600V可调;

2、电 容 量:10uF

3、放电电流:大于100A,输出冲击电流符合波形8/20μS

4、供电方式:可充电锂电池;

5、外型:238mm×134mm×54mm

四、性能特点(LYHM6030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特点及性能介绍

1. 测试原理采用电容充放电法:充电时间短,放电速度快;

2. 操作简便:一键完成自动充放电过程,自动测试时间间隔3S-8S可调;

3. 适用范围广:高压输出200V1600V可调,步进200V,可满足各类计数器动作电压;

4. 可靠:仪器外壳采用ABS塑料材料,高压输出无金属外露,操作者有保障,不会被电击;

5. 测试次数多:一次充电可连续操作大于2000次;

6. 自放电功能:充电后,如果没有进行测试,两分钟自动解除高压。

7. 测试方便:本仪器配件中配有一套测试线,同时还有一个拉杆线,试验时能够满足不同方式的试验需要。

五、使用方法(LYHM6030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特点及性能介绍

1、接线

将黑色线一端接测试仪接地端,另一端接计数器接地端,红色线或拉杆线接测试仪高压输出端,另一端接计数器高压端,如下图所示。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

2、调节测试电压

请根据需要调节仪器输出电压。

电压调节旋钮如下图: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

电压调节分为07八个档位,分别对应输出电压值如下表:

0

1

2

3

4

5

6

7

200V

400V

600V

800V

1000V

1200V

1400V

1600V

将电压调节旋钮的指针指向某一数值时,仪器测试时输出的放电电压便为其对应电压值。

3、调节连续测试间隔时间

仪器在打开电源开关后按住测试按钮不放可进行连续测试。

重复输出测试电压,每两次输出测试电压的时间间隔可以通过时间档位调节,如下图,时间档位默认设置 :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

4、开机测试

确保接线正确、牢固,打开电源开关。

●单次测试:按下测试按钮进行测试,表头显示电压即为测试仪即将输出的测试电压,输出电压可调(请参照五.2),计数器动作后,松开测试按钮,测试结束。

●连续测试:按下测试按钮进行测试,按住测试按钮不松开,测试仪将会连续输出高压脉冲,脉冲间隔时间可调(请参照五.3)。表头显示电压即为测试仪输出电压,松开测试按钮,测试结束。

5、关机、拆线

测试结束后请先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才能进行拆线,收好仪器配件,避免丢失。

六、注意事项

1、在测试过程中及测试结束高压端未放完电的情况下,严禁接触高压输出线或拉杆线,否则可能会造成事故。

2当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或长时间不用都会造成电池电量不足,需要重新对仪器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时插上配套充电器,此时充电器上指示灯变为红灯,开始对仪器电池进行充电。当充电指示灯变为绿灯时说明电池充电完成,这时可以拔掉充电器。为保证电池使用寿命,请您每月至少为电池充电一次。请使用随仪器配备的专用充电器,避免参数不匹配造成的损坏。

由于锂电池特性,在严重亏电时仍不充电,会造成电池不可逆的损坏,请使用者及时充电,如果由于严重亏电造成的电池损坏,属于人为原因,本公司不负责免费更换(收取成本费)。

电力每日要闻“雷击计数器测试仪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部署下,国内第1个沙戈荒"宽频振荡就地监测及协同防控系统在750千伏曲子变电站及所接33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投运,实现庆东直流配套新能源大基地宽频振荡的实时监测、精准定位、快速处置。这是西北电网在宽频振荡系统治理方面取得的重要技术突破,有助于提升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高占比新能源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发电集中接入电网末端,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国网西北分部聚焦西北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需求,提出就地监测、综合分析、精准溯源、协同防控的宽频振荡防控技术路线,联合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清华大学等产学研优势单位组建了联合攻关团队。攻关团队深入分析宽频振荡的发生机理和传播特性,充分调研国内外宽频振荡研究成果及现有防控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攻克了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建模复杂、多主体协同逻辑设计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对系统的控制策略、装置架构和技术参数进行了反复论证及优化提升,研发了沙戈荒"宽频振荡就地监测及协同防控系统。

沙戈荒"宽频振荡就地监测及协同防控系统采用主站统一研判、子站分级执行的更新防控模式,支持协调控制"就地控制"双模式灵活切换,提升了电网防御体系的可靠性。系统投运后,显著提升了新能源场站宽频振荡风险主动防控能力,并与西北电网现有的广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实现了深度融合与功能互补,构筑起涵盖宽频振荡专项防控+传统机电振荡稳定控制+新能源场站主动支撑"的多维度、立体化宽频振荡综合防御体系。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人:林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